| 
  •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,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.

  •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-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&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& messages. Very soon,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. Check it out today!

View
 

林于弘二

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PBworks 17 years, 1 month ago

 

亂的事實與理想

:評向陽詩集《亂》

 

林于弘


從七0年代中期投身詩壇的向陽,在前後十年間,陸續出版了《銀杏的仰望》(1977)、《種籽》(1980)、《十行集》(1984)、《歲月》(1985)、《土地的歌》(1985)、《四季》(1986)、《心事》(1987)等七本詩集,並以「十行詩」和「臺語詩」的特殊形式和語言風格,在八0年代豎起一面迎風飄揚的大纛,成為臺灣本土詩人的重要標竿。然而由於工作重心轉移與攻讀學位的緣故,九0年代以後,向陽的新作銳減,直到日前《亂》的面世,才又再次展現向陽跨世紀的寫作成績單。

 

《亂》是向陽的第八本詩集,收錄一九八九年至二00三年間的創作,其中雖有部分作品已見於《向陽詩選》(1974--1996),但若想一窺向陽近十六年來在思想、形式與內容的面貌改變,《亂》將會是一面最真實的「魔鏡」。

 

《亂》共收錄四十三首的詩作(與〈自序〉所言的四十四首有一首的誤差),卷一為1989----1993的十四首詩作,卷二為1995----1999的十六首詩作,卷三為2000----2003的十三首詩作,全書依時序排列,條理井然,未有錯亂之感。不過,經由對作品的層遞規律,卻更能條分屢析的凸顯臺灣社會的諸多亂象,並傳達詩人心中的沉重憂慮。

 

迥異於之前以作品風格為區分的習慣,《亂》的詩作是以多元齊進的方式呈現。包括以形式風格為主的《十行集》,以語言風格為主的《土地的歌》,或是著重時序空間結合的《四季》,乃至以個人私情為主軸的《心事》,都在《亂》中重新嘗試、承繼與組合。此外,後現代思維與網路寫作技巧的融入,也同樣沒有在向陽的新作中缺席。

 

具體而言,〈被恐懼佔領的城堡〉即採用「豆腐干體」的固定形式安排,〈烏暗沉落來----獻互九二一集集大地動著驚受難的靈魂〉仍以台語傾訴呼喚,〈城市,黎明〉是以文字高低的錯落強調時空相交的特性,〈想念〉則展現小我情愫的細膩,至於〈一首被撕裂的詩〉亦兼有後現代與網路書寫的拼貼風格。

 

不過,在這些典型的作品之外,《亂》還有更多雜揉各項風格技巧的「混血」作品。如〈咬舌詩〉即以台語和國語的交錯使用,表現形式趣味和對現實的批判;〈我的姓氏〉則以多樣語言符號標記,反思臺灣主體與統治霸權的更迭;〈亂〉是以局部規律反復的語言形式,將背景挪移於世界與臺灣,呈現出刀光劍影、生死離散的世紀亂象。

 

然而,對同時身為媒體人與創作者的向陽來說,《亂》不應是唱衰臺灣的末日輓歌,而是望聞問切後的苦口藥方。這也誠如他在〈自序〉中所言:「亂,作為終曲,是治的首章;亂,作為亂世之記,寓有治世之期;亂,作為詩人的煩憂愁苦,則有推雲去霧、漱石枕流之功。」面對之前的歷史,我們無力改變;但瞻望未來的世界,我們又會有些什麼樣的期待呢?

 

亂,如果是謊言,它毋須畏懼;亂,如果是事實,它尤須面對。在社會的種種變化理當如此,對文學的種種流派亦如是觀。

 

2005年8月21日《中央日報‧中央副刊》

 

Comments (0)

You don'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.